雨水必吃的6道菜,養肝、健脾、利濕,快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
一夜春風過,悄悄地帶來了今年的第二個節氣——雨水。大家都知道春天養生當護肝,但今天開始還要著重養護脾臟。 春天風主令,但是,因為雨水節氣又夾有濕氣,也容易傷及脾胃。
雨水養生要點
養肝
肝在五行屬木,具有樹木生生不息、伸展條達、升發旺盛的特點,與春氣相通應,因此春季養生要格外關注肝氣的舒展。雨水作為春天的第二個節氣,養肝依舊是養生重點。
健脾利濕
雨水節氣到來,意味著接下來的半個月氣溫漸升,降雨也會漸漸增多,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臟。同時濕邪留戀,難以去除,故雨水前后應當注意健脾利濕。
雨水必吃美食清單
1.韭菜炒豆芽
中醫認為,韭菜味辛,性溫,能行氣活血止血,溫腎補陽,最適合氣候忽冷忽熱的春天食用。此外,春天人體肝氣比較旺,木旺易乘土,所以就容易脾胃不好,常吃韭菜還有利于行氣導滯、疏通人體的氣機,健脾理氣。而綠豆芽具有清熱解毒、利尿除濕的作用。
做法:新鮮綠豆芽500克,韭菜150克,花椒、味精等調料適量,入鍋清炒烹制成食。
2.薺菜餃子
薺菜不僅味美可口,而且營養豐富。中醫認為薺菜味甘、性平,具有清肝調脾,和血利水,降壓明目的功效。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薺菜,尤其適宜消化不良、體質虛弱的中老年人。
做法:薺菜洗干凈,過沸水后撈出攥干;備用韭菜洗凈,和薺菜分別切碎;剁好的肉餡,用蔥姜花椒水攪拌上勁,加入醬油,胡椒粉;涼水面團(面:水=2:1),揉光滑后醒半個小時以上,揉成長條狀,切成適合大小的面劑子,按扁小劑子,趕圓餃子皮,包成餃子。
3.素炒茼蒿
茼蒿是春?天的時令?蔬菜。中醫認為茼蒿性味辛、甘,食之能溫脾理氣、消食開胃、通便利腑、養心安神、降壓補腦。茼蒿中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、鈣質,以及黃酮類和酚酸類活性成分,春季經?常吃茼蒿,還可以?起到養肝護肝,升發陽?氣的作用。但腹瀉者不宜食用茼蒿。
做法:準備茼蒿、蔥、姜、蒜、干辣椒、油、鹽。茼蒿洗凈切小段,蔥、姜、蒜、干辣椒改刀備用。油五成熱倒入蔥姜蒜爆香,倒入茼蒿翻炒均勻,出鍋加鹽調味即可。
4.春筍燜黃豆
春筍,是春天的新鮮竹子嫩芽,其味清香鮮美。中醫認為竹筍味甘、微寒,無毒。在藥用上具有清熱化痰、益氣和胃、治消渴、利水道、利膈爽胃等功效。但結石患者、肝硬化患者最好不要食用春筍,可能加重病情。
準備春筍、黃豆、八角、蔥段、生姜、干辣椒、白糖、老抽、生抽、食鹽、食用油各適量。將提前泡軟的黃豆放入砂鍋中,加八角、蔥段、姜、食鹽煨至軟爛入味;將春筍去皮和老根,洗凈后切成小塊,焯水去掉澀味,將焯好的春筍撈出瀝水備用;油鍋燒熱后,下干辣椒、蔥段、姜片爆香,隨后放春筍、食鹽翻炒入味;將煮好的黃豆濾掉配料放入鍋中,加入煮黃豆的鹵汁繼續小火燒入味; 燒至一半時,加入少許白糖大火收汁。這時可以再滴入老抽上色;出鍋之前滴入生抽提味。裝盤上桌,撒蔥花點綴。
5.芡實粥
粥類素來有健脾利濕、養胃和胃的功效,雨水節氣前后服用養生粥對潤和脾胃大有益處。而芡實稱得上是健脾“勝利者”。與偏寒性的薏米相比,芡實性味甘平,藥用價值也很高,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。適量吃點,能幫你健脾除濕,緩解脾虛、久瀉的現象。
做法:取芡實30克、粳米100克,將芡實洗凈、泡軟,再與粳米同煮至熟軟即可。
6.芡實桂圓銀耳羹
芡實除了煮粥,和桂圓、銀耳搭配也是一道很好的養生食療方,能健脾養血、益陰生津。適合具有面色少華、口干口渴、心煩失眠等津虧血虛的人群食用。
做法:準備芡實30克、桂圓肉12克、銀耳半朵、枸杞子6粒。芡實浸泡1小時以上,洗凈備用。將銀耳用冷水泡發,去除黃蒂,撕碎。桂圓肉、枸杞稍泡軟,洗凈備用。將芡實、桂圓肉、銀耳入鍋,加水適量,大火煮開后,轉小火煮1.5~2小時。關火前10分鐘加入適量冰糖。關火后撒入枸杞子做點綴,燜一下即可。
同時要注意,雨水時節濕氣漸重,若肥甘厚膩攝入過多,濕氣內外交困,容易滯傷脾胃,引起胃腸型感冒、消化不良、胃腸炎等消化系統疾病發生。
返回列表